“楊老師,三區一棟旁邊的枯樹枝很危險,看樣子馬上掉下來了,能不能聯系社區物業處理一下?”“好的,馬上聯系處理。”“剛剛路過三區,看到已經處理了,為你們點贊。”僅僅半天,湘江新區桔子洲街道八字墻社區科教新村一位居民向業主委員會反映的問題就得到了解決。而就在幾個月前,科教新村還是物業管理混亂、居民反復投訴的基層治理“老大難”小區。
如何將“四議兩公開”制度作為基層治理的“金鑰匙”,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桔子洲街道八字墻社區用好業委會這個基層組織,達到與民共議、凝聚民心,解鎖社區治理“心”模式。
科教新村小區自治問題曾一直困擾著八字墻社區。在這個有著50棟居民樓的小區里,居住的主要是長沙幾所高校的教職員工,近年來隨著新租戶不斷進入,管理難度也在加碼。物業費收不齊,物業服務打折扣,居民訴求得不到及時有效解決,社區和業委會就成了吐槽對象。“業委會沒幾個我認識的卻代表著我們,反映的問題解決不了,還很難保證不侵害我們的利益。”以前,總有居民在物業群里面提出質疑,而一些業委會成員也受不了這個窩囊氣主動辭職。
業主委員會通常由5至11人單數組成,第五屆業委會任期2021年底到期后,新一屆業委會的選舉工作陷入了停滯。
如何破局?需要換一種思路。
“新時代的基層治理要進一步把群眾的力量發揮出來。”八字墻社區黨總支書記李曙介紹。為聽取更多業主建議,八字墻社區結合“三長制”和“網格制”,組織更多居民參與組建了片長、組長、鄰長三級網絡,解決了上門入戶門難進的問題。
在充分征求業主意見后,八字墻社區為科教新村小區擬定了小區議事規則,提出擴大業委會的覆蓋面,組建一個觸角能直接延伸到每個樓棟的“大業委會”。
在今年的基層治理大會后,“大業委會”的改革正式拉開帷幕,擺攤設點、張貼公告甚至上戶“家訪”、打電話“電訪”,社區動員了黨員、志愿者、三長等發動居民自薦和樓棟推薦新業委會候選人。
2024年6月,由廣大居民監督,最終由居民選出的49人組成了新的“大業委會”。
“我是報名自薦的,為小區做事,就是為自己做事。”新上任的業委會成員從“請著干”到“爭著干”,居民也從曾經的漠不關心甚至對著干變成了如今的主動溝通、主動配合。
小區5區3棟樓道門口的機動車占道堵路問題一直被居民抱怨,但是事不關己誰也管不了。樓棟居民推選的陳老師成為了業委會成員,也給她賦予了管理的權力。誰家的車亂停了,鄰居們互通信息,她代表業委會直接電話聯系要求挪走。幾個回合下來,樓道的停車亂現象大大減少。
“我們都能看到現在小區的變化,有什么事也只需要向自己樓棟的代表說一聲,沒多久就能有反饋,我之前剛反映完綠化帶有垃圾,當天路過就沒看到了,自己人做事就是放心。”九棟的易阿姨開心的說。
以前有問題找上級反映,現在直接找自己樓棟的業委會委員解決。7月業委會正式備案后,僅僅兩個多月,小區內澇、枯枝修剪、小區環境等被居民提出的“麻紗事”不斷被解決。小區的事情自己辦,12345居民熱線上關于小區治理的投訴問題也大大減少。
涉及小區的財務管理收支等公共利益問題也是居民關心的事。新的業委會成員也主動尋求如何約束權力,與社區商議出臺“公開公示制度”“財務制度”“理事長輪替制度”等制度,業委會各種事務都要由三分之二的成員同意,并要公開公示,接受每一位居民的監督。
“我是單位搞財務的,可以協助業委會做財務管理。”“我會網絡,希望幫小區搭建一個線上投票系統。”看到新業委會帶來的變化,居民參與自治的積極性被不斷激活,前期沒有及時選出業委會代表的幾個樓棟也主動提出補選自己的代表。“業委會組成了安全、財務、巡查等多個小組,考慮到居民參與的熱情,將成立志愿小組,吸收熱心居民參加小區志愿服務。”業委會負責人介紹。
如何破解基層治理中的難題?桔子洲街道以“大業委會”的成立做出了一次生動的解答。將管理的權力歸還于民,更好激發了居民自治“心”動力,更加深化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