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凈整潔的小區環境
“樓道燈當天修好,太及時了!”“裝修隱患一小時解決,放心了!”在岳龍社區的片組鄰工作群、網格戶主群里,居民的感謝聲此起彼伏;健康促進群里,就醫咨詢秒獲回應;紅色管家志愿者的巡邏日志里,滿是社區環境提質的欣喜記錄。如今,岳龍社區以居民群為紐帶,以實干為支撐,用“有呼必應、有應必辦”的服務,讓民生實事落地,讓社區環境煥新,群眾滿意度在點點滴滴的改變中穩步攀升。
群內速響應,民生訴求“不隔夜”
“8片2棟3單元1樓路燈壞了很久,懇請修理!”岳龍社區片組鄰工作群里,王姨的求助消息發出,社區工作人員看到消息便立刻行動,第一時間上門排查維修,當天就讓昏暗的樓道重新亮起暖光。“不僅帶來光明,更帶來幸福與和諧!”王姨的二次致謝引發群內共鳴,李姨點贊“以人為本、有求必應”,小周感慨“咱們社區是真不錯”,滿屏的認可,是對社區快速響應的最佳褒獎。
第二網格戶主群里,“速度”同樣是關鍵詞。周一下午5點39分,居民屈阿姨焦急反饋:“樓上裝修把樓道地面填高貼磚,怕下雨積水讓老人摔跤!”網格長譚波看到消息后,立即聯系業主核實情況,僅用47分鐘,就在6點36分給出明確答復:“已和業主溝通,正在清除地板磚。”高效處置化解了安全隱患,也讓“網格速度”成為居民口中的放心保障。
就連居民關心的健康需求,也能在群里得到即時回應。健康促進群中,小楊咨詢“中午能否開吊針”,周醫生不到十分鐘便回復“有值班醫生”,簡潔的回復解了燃眉之急,讓“家門口的健康服務”既有速度,更有溫度。
環境大提質,居民生活“添幸福”
社區的變化,不僅藏在快速響應的民生小事里,更顯在看得見、摸得著的環境煥新中。紅色管家志愿服務隊志愿者嚴阿姨,用每周五的巡邏見證了社區的“蝶變”:“曾經小區有雜物堆放、衛生死角,現在道路綠植修剪整齊,花圃鮮花四季綻放,居民樓前的空地變成了有石凳、曬衣亭的休憩區。垃圾桶分類清晰、清運及時,墻角蛛網、樓梯灰塵都被細心清理,走在小區里,空氣清新,滿眼整潔。”這份變化,離不開社區工作者的辛勤付出,更凝聚著居民的共同維護,而居民臉上愈發燦爛的笑容,便是對環境提質最直接的肯定。
民生工程的品質,同樣經得起居民檢驗。居民崔哥特意私信社區工作人員:“妹子,這次小區瀝青地面施工質量明顯比上次好!”簡單一句話,道出了對社區基礎設施提升的認可,也印證了社區“把實事辦實”的初心。
真情贏贊譽,干群同心“聚合力”
社區的用心服務,被居民化作詩詞與真心稱贊。居民熊叔叔寫下《贈社區王書記》,以“走街串巷訪居民,笑意盈盈情自真。四季奔波不知倦,社區風氣逐時新”,勾勒出社區黨總支書記王媧扎根一線、貼近群眾的身影;陶叔叔則以《采桑子詠社區王媧書記》抒懷,“丹心一片春風面,笑也真誠。步履匆匆,日夜奔波為眾生”,字里行間滿是對她“憂民所憂、急民所急”的敬佩。
從一盞樓道燈的修復、一處隱患的整改,到一次健康咨詢的解答、一片環境的煥新,岳龍社區始終把居民需求放在首位,以“群內有回應、事事有行動、環境有提升”的擔當,織密民生服務網,凝聚干群同心力,讓溫暖與幸福滲透社區的每個角落,也讓“滿意”成為岳龍社區最鮮明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