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市岳麓區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
統 計 公 報
長沙市岳麓區統計局
2020年3月
2019年,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區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自覺踐行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全面融入現代化長沙建設大局,主動擔當湖南湘江新區建設主力,沿著“四個三”高質量發展路徑,全力建設“知識岳麓、創新岳麓”,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團結拼搏、銳意進取,實現了經濟平穩健康發展與社會和諧穩定。
一、綜 ? 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區生產總值12882000萬元,同比增長8.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3954萬元,同比下降5.4%;第二產業增加值3379407萬元,同比增長8.6%;第三產業增加值9398639萬元,同比增長9.1%。
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0.8%,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26.2%,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73.0%。第一、二、三產業分別拉動地區生產總值0.0、3.0、5.8個百分點,三次產業對地區生產總值的貢獻率分別為-0.5%、34.8%、65.7%。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39190元。

年末常住總人口95.80萬人,比去年增加6.50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85.30萬人,占總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89.0%。年末公安戶籍總人口803800人,比上年增加20535人,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為84.4%。按性別分,男性392647人,女性411153人;按年齡結構分0-17歲189549人,18-34歲186513人,35-59歲304379人,60歲及以上123359人。全年人口出生率為16.5‰,死亡率為5.8‰,自然增長率為10.7‰。
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92695萬元,同比增長15.6%,其中稅收收入309920萬元,非稅收入82775萬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52557萬元,同比增長11.3%,區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52962萬元,同比增長14.0%。
億元

完成省市年度重點民生實事24項,在促進就業、扶貧解困、教育助學、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百姓安居、道路暢通、環境治理等領域效果顯著。
二、農 ? 業
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57534萬元,同比下降5.9%。其中農業產值124187萬元,同比下降5.6%;林業產值5620萬元,同比下降8.6%;畜牧業產值11380萬元,同比下降12.3%;漁業產值9052萬元,同比增加4.9%;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7295萬元,同比下降11.9%。全年糧食總產量63236噸,出欄肉豬1831噸,肉禽出籠36.30萬羽,水產品產量5631噸。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同比增長11.5%。

全區建筑業增加值1255552萬元,同比增長1.0%。全年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建筑企業共90家,完成建筑業總產值5599259萬元,同比下降1.3%;房屋建筑施工面積387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3.7%;房屋建筑竣工面積85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9.5%。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1.3%。其中民間投資同比增長38.2%。計劃總投資超過5000萬元非房地產項目完成投資同比下降8.4%。第三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6.9%。按投資領域分,工業投資同比增長25.6%,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同比下降19.0%,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同比下降13.1%。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4380736萬元,同比增長22.0%;商品房銷售面積483.2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4.7%,其中住宅銷售面積為396.2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6.1%;商品房銷售額5731930萬元,同比增長28.3%,其中住宅銷售額為4571187萬元,同比增長35.4%。
五、國內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412567萬元,同比增長10.2%。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2538271萬元,同比增長10.4%。按行業分,批發業實現零售額376152萬元,同比增長8.8%;零售業實現零售額3599697萬元,同比增長10.3%;住宿業實現零售額54268萬元,同比增長5.3%;餐飲業實現零售額382449萬元,同比增長10.6%。

六、對外經濟和旅游
全年進出口總額(海關口徑)29.6億元(折合4.24億美元),同比增長70.6%,其中出口總額18.8億元,同比增長98.2%;進口總額10.8億元,同比增長23.7%。
全年共實施內聯引資項目30個,新審批外資項目43個,協助辦理外資項目9個。全年實際到位省外境內資金992085萬元,同比增長24.7%;實際利用外資51787萬美元,同比增長12.6%;完成外商直接投資10451萬美元,同比增長36.9%。
全年接待國內外旅游者2558.17萬人次;旅游總收入305.01億元。接待國內旅游者2539.37萬人次;國內旅游收入299.35億元。接待入境旅游者18.80萬人次;入境旅游收入8548.22萬美元。
七、教育和科學技術
全區共有區屬中學17所,在校學生21260人;小學75所,在校學生77101人;幼兒園193所,其中公辦園54所,局屬公辦園49所,在園幼兒43047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小學升初中入學率100%。全區共投入學生免費入學和資助經費2147.86萬元,所有義務教育階段103456人次學生全部享受了免雜費入學,執行公辦教育收費標準的96519人次學生全部享受“一費制”(含課本費、教輔資料費和作業本費)全免入學。全年共接收外來務工人員子女18311名,占全區中小學生人數的18.0%,全部享受免雜費、免“一費制”入學,全年補助956人次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寄宿學生生活費。全年新建和啟動新建學校8所(其中樓盤配套學校2所),擴建學校及幼兒園14所(完成建設7所),提質建設維修改造60余所中小學運動場及校園。
全區共有科學研究開發機構(含省部級)201個,認定高新技術企業59家,全年專利申請總量14691件,同比增長2.0%,授權專利數達7391件,同比增長10.0%,其中授權發明專利2665件,同比增長19.0%;簽訂技術合同1115項,成交金額17.10億元,同比增長66.7%。
全年高新技術企業完成總產值14502361萬元,同比增長13.6%,實現增加值4640253萬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6.0%。
八、文化、體育和衛生
全區擁有群眾業余文藝團體243個,區級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21個(含20個社區、村圖書分館),街道、鎮文體站17個。農村有線電視用戶達13338戶。共有晨晚練點106處,全年開展全民健身項目60余次。公共文化服務不斷完善,146個社區(村)公共文化服務中心、93個示范性文體活動中心。
全區共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804個,新增73個,其中一級及以上醫院53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1個。衛生技術人員14614人,床位9512張,新增198張。
全年合法生育率達98.8%,出生嬰兒男女性別比為109.4:100,計劃生育免費技術服務到位率達100%。
九、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
全年空氣質量優良率為75.1%。湘江飲用水源保護區水質穩定達標,6個地表水監測斷面地表水達標率達100%。區域環境噪聲平均為54.4分貝,穩定達標。全區建成區綠地面積達3907公頃,全年新增156公頃,其中公園綠地1788公頃,全年新增41公頃。全區綠化覆蓋率達49.5%。
全年共發生安全事故6起,各類安全生產事故死亡6人,其中工礦商貿事故死亡2人、經營性道路交通事故死亡4人。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0.0046人。
十、交 ? 通
全區農村公路里程1542.9千米,已硬化里程1226.3千米。其中省道15.4千米,已硬化15.4千米;縣道158.5千米,已硬化158.5千米;鄉道114.9千米,已硬化114.9千米;村道1254.2千米,已硬化937.7千米。共有農村公路橋梁184座,長度2803.0延米,其中大中橋40座,長度為1360.4延米;小橋144座,長度1442.6延米。全區擁有客運站1個,其中一級客運站1個,共有民渡2個。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全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948元,同比增長9.0%。其中工資性收入35900元,經營凈收入8319元,財產凈收入5303元,轉移凈收入9426元。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46854元,其中食品煙酒消費11778元,衣著消費2731元,居住消費8832元,生活用品及服務消費3356元,醫療保健消費4697元,交通通信消費6111元,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消費8463元,其他用品和服務消費886元。城鎮住戶平均每百戶家庭擁有家用汽車64.3輛,計算機94.3臺,其中接入互聯網的計算機84.3臺,城鎮居民人均自有現住房面積41.8平方米。
全區共有公辦敬老院3家,有床位482張,入住老人210人。擁有各類社區服務設施527個,街道社區服務中心15個,社區公共服務中心117個。全年發放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2870.4萬元,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77435人次,其中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0639人次,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46796人次。城市和農村低保對象月人均發放保障金分別達457.6元和313.8元。
全年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99%;全年新增城鎮就業人員8372人,失業人員再就業5492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2993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00人;城鎮零就業家庭實現動態就業援助達100%。
全區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達17.59萬人,基本養老金社會化發放率達100%;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人數達11.30萬人。參加區本級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0.03萬人,參加區本級城鄉居民醫療保險人數達29.50萬人,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率97.2%。
注:1、本公報數據為初步統計數,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2、地區生產總值、三次產業及相關行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格計算。根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對地區生產總值、三次產業及相關行業增加值等相關指標的歷史數據進行了修訂。
3、財政、重點民生實事、對外經濟、旅游、教育、文化、體育、綠地面積、交通、社會保障等九個方面數據未含長沙高新區。
資料來源:
?? ?本公報中戶籍人口數據來自區公安分局;財政數據來自區財政局;對外經濟數據來自區商務局;文化、體育、旅游數據來自區文體旅局;教育數據來自區教育局;科學技術數據來自區科技局、區市場監管局;衛生數據來自區衛健局;環境保護數據來自區生態環境分局;安全生產數據來自區應急管理局;交通數據來自區交通運輸局;社會保障數據來自區民政局、區人社局、區醫保局;其他數據主要來自區統計局。